张伯礼:大疫出良药。在这次诊疗过程中,除了连花清瘟胶囊等已经上市的中药,我们又推出了三个清肺排毒、化湿败毒的方子,都有很好的效果。
新冠肺炎的轻症或重症跟年龄没有绝对的关系。 年轻的患者不能大意,症状的轻重与个人身体状况、敏感程度和是否及时接受治疗有关。
日本专家如何看待近期的疫情走势,日本可以借鉴中国的哪些抗疫经验?
大曲贵夫: 日本疫情突然出现变化,是因为1月份海外输入的感染病例又在国内引发聚集性感染。比较明显的是医院内感染,餐厅、歌厅等公共场所的聚集性感染。
中国出台了非常严格的管控措施,很多日本民众认为政府应该像中国一样采取更强硬的措施控制疫情。我们也呼吁民众做好个人防护,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这次疫情发生后,日本很多大学教授也对中医药产生兴趣。因为每位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所差异,我们觉得如果根据个人差异用中医治疗可能更好。我也想和其他教授继续探讨如何在临床诊疗当中应用中医药。

张伯礼: 我提醒大家,轻症转重症的时间可能出现在感染后的第5-7天,这几天非常关键。这个阶段,患者的体温不是主要问题,而是会出现憋气、气喘的症状。如果一活动就憋气,还伴有心慌、全身乏力的症状,就要小心了,很可能是转重症的前兆。这时候,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不要耽误治疗的时间。
再过两天,武汉就要解封了。张伯礼院士提醒大家不能掉以轻心,要内防反弹、外防输入。
张伯礼:有些措施不能放松。要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坚决避免人数过多的聚集活动。不仅武汉,全国也应如此。
现在海外疫情形势严峻,国内的输入型病例越来越多,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当年SARS在五月份戛然而止,但是新冠疫情不会,它跟温度没有关系 。我们要加强防控工作,千万不能出现疫情反弹。
疫情当前,中日两国人民风雨同舟,守望相助。日本民众先前向中国提供了诸多帮助和支持,无锡市也于近日回赠日本丰川市十倍的口罩。直播中,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还和观众分享了一位普通民众的故事。
孔铉佑:2月份的时候,一位叫作马场的日本民众得知中国国内防护物资不足便开始到处筹集,好不容易找到了老家熊本县的十万枚库存口罩。他亲自押车,花两天时间赶到东京,把这十万只口罩交给了使馆。他对使馆的工作人员说,困难时期大家互相帮忙是应该的。只要中日两国继续秉承这种精神,就能战胜所有困难。
直播间里,网友们热情参与讨论,感谢张伯礼院士和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付出!!!